00:12作為文明和旅游部復興中國傳統工藝的非遺品牌項目,“錦繡中華——2021中國非物資文明遺產服飾秀”系列運動于3月14日至15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古城啟幕
錦繡中華系列運動由文明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結合海南省旅游和文明廣電體育廳等單元配合舉行,以“錦繡中華、衣被世界”“活態傳承、美妙生涯”為主題,出現了“南溟吉貝——黎錦主題非遺服飾秀”“織山繡水——苗族織染繡主題非遺服飾秀”“錦衣御裳——宋錦主題非遺服飾秀”“點染華章——影視劇主題非遺服飾秀”等篇章
多項非物資文明遺產代表性項目與古代服飾設計的奇妙交融,出現出傳統工藝的身手精深和創意設計的奇思妙想
“南溟吉貝——黎錦主題非遺服飾秀”表示潦攀黎族特征,設計師聯合國際潮水趨向、盛行顏色、面料工藝,設計制造新黎錦服飾
黎錦與手工染噴鼻云紗莨綢、粗紡棉麻等聯合,分歧顏色碰撞立異,現場還展出潦攀黎族織錦中的┞蜂品“龍被”
2009年10月,結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同意海南省“黎族傳統紡染織繡身手”進入結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庇護的非物資文明遺產名錄
“織山繡水——苗族織染繡主題非遺服飾秀”中,設計師的靈感來自于傳播兩千多年的苗族百褶裙
應用錫繡、蠟染、破線繡等工藝,以及東北多數平易近族特有的手織面料、礦物染色,在精密的裙褶下層疊出現湘西峻山層疊、澗水相連的風光
既展示人們借寰宇天然,完成“天人合一”的聰明,又與各新銳設計師一同把平易近族傳統與時髦,在“身手猶新”等系列中,凝聚成為中華平易近族經典而不失機代性命力的美學符號
“錦衣御裳——宋錦主題非遺服飾秀”中,設計師將宋錦與國畫相聯合,從北宋《千里山河圖》、明代《桂菊山禽圖》、清代《漢宮秋月圖》等作品中吸取靈感,讓人們穿越時空,感觸感染傳統
宋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之一,2006年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度級非物資文明遺產名錄
“點染華章——影視劇主題非遺服飾秀”的參展服裝從近年來熱播的幾部古裝影視劇中挑選而出,表現了中國傳統文明身手,藉由影視劇作品停止傳達的測驗考試
該主題宣布的服裝服飾,次要展示緙絲、打籽繡、花絲鑲嵌、絨花、紜裥繡、螺鈿等傳統織繡身手,匠心獨具
自2017年起,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資文明遺產服飾秀系列運動已累計在北京、杭州、雄安、姑蘇等地舉行40余場,多項國度級非物資文明遺產身手項目在這個既傳統又時髦的舞臺綻放新時期的光榮,具有普遍性、學術性和威望性
(總臺央視記者 張昕 趙迎晨)(編纂 王丹妮)
特別聲明:以上部分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客服刪除,謝謝!